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国游泳摘金夺银背后,洲际导弹尖端技术立功

来源: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张海超 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游泳运动员像火箭一样冲出去,克服“泳池阻力”夺得金牌和银牌。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除了个人的努力和才华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作者?|张海超

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游泳运动员像火箭一样冲出去,克服“泳池阻力”夺得金牌和银牌。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除了个人的努力和才华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近日透露,中国运动员成功的部分原因在于使用了与洲际相关的尖端技术。导弹。

▲《南华早报》报道截图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2日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C)发布了题为“Win Gold!”的报道。 7月30日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赢金牌!航天科技助力运动员如虎添翼”文章中提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项目组利用自身在惯性测量导航、无线通信、视频辅助导航等,开发游泳智能测量与数字化训练系统,直接佩戴式测姿仪重量仅为16克,系统可获取运动员的姿势、速度、位置等运动信息训练过程中的角速度、加速度等,通过视频采集和同步显示功能,为教练组制定训练计划、优化技术动作、降低阻力、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科学依据。以“精准”专项技术能力测试和科学培训为重点,取得突破性进展。 n、准确度、速度”,为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提供帮助。

《南华早报》称,中国航天科学家提出了火箭(洲际导弹)中使用的惯性导航系统的“紧凑版”,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游泳技能,减少接触水。反抗。

据悉,长期以来,顶级教练一直在使用运动传感器来监测运动员在游泳训练中的动作——这些传感器通常类似于电影行业使用的基于摄像头的跟踪系统,捕捉运动员各个身体部位的运动。但在游泳精英级别,肉眼看不到的微小变化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需要更强大的技术来捕捉这些微小的信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表示,这就是航天科学家的用武之地。

▲中国科学家和游泳运动员联手降低游泳池阻力。资料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微信公众号

《南华早报》称,当导航卫星信号不可用时,洲际弹道导弹必须使用“惯性制导系统”击中目标。目标数公里外。 ”。该系统依靠一个复杂的陀螺仪来跟踪导弹的运动,确定导弹的位置和位置。这个陀螺仪非常准确,但在火箭上使用时它也很笨重。

《南华早报》援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话说,科学家们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修改技术,将高精度陀螺仪的重量减轻到十多克,游泳者可以舒适地佩戴在不妨碍其运动的情况下,将运动员放置在风洞中,并在“模拟游泳”逆风时对其进行跟踪。这使科学家能够计算出不同游泳姿势产生的精确阻力,然后进行评估

此外,《南华早报》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oration的微信文章还提到,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中国赛艇队,也在训练中使用了风洞。但这也给中国航天科学家带来了许多挑战,因为他们必须模拟水和风——这两种流体的相互作用,才能找到协调12米划艇四名运动员动作的最佳方式。

《南华早报》称,这些培训大部分是在用于研制飞机或导弹的设施中进行的,但这些设施中的精密传感器并不是为生活、呼吸、会议而设计的对于出汗的人。

▲四人划船风洞试验?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信公众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微信公众号文章称,集团十一院积极落实集团公司关于航天科技应用于重点奥运的要求项目,并应用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学设计和测试技术。在多项奥运赛事中,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为“科技奥运”贡献力量。

四人划艇风洞试验项目难度较大——划艇长12米,配套设备安装复杂;测试速度只有每秒6米,负载只有几公斤,对分辨率有要求。它很高,但划艇、运动员和支撑装置的重量为900公斤,非常难以测试;测试需要模拟真实的比赛条件。在风洞中,需要模拟水面,只测量水面以上的空气动力。

文章称,为提高中国赛艇队训练的科学性,十一院低速风洞实验室满足四人赛艇风洞试验要求项目,利用团队在航天领域多年的设计积累。研究人员利用风洞测试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对运动员在接球、驾驶、退出、返回螺旋桨等不同动作姿势下的气动力进行了物理模拟,并测试了四名运动员不同编队的影响关于空气动力阻力。 , 成功开发了一套基于气浮装置的三维测力平台。测力装置经过精心设计和调试,完全满足高精度、小载荷风洞试验项目的要求,为运动员比赛提供科学参考。

文章来源:《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网址: http://www.zggxjsxbzz.cn/zonghexinwen/2021/0804/772.html



上一篇:长城发布3.0T+9AT,动力技术恐怕已国产无敌
下一篇:詹姆斯可以回避了?细数NBA现役五个位置技术最好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投稿 |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编辑部|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版面费 |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论文发表 |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